
“五月五,是端阳;吃粽子,挂香囊;
门插艾,香满堂;龙舟下水喜洋洋”
说起端午节
大家除了想到粽子、屈原外
就只有放假了吧
其实,端午还有很多
你不知道的秘密
下面这些小知识
快看看你知道几个~
端午小分享
一、端午节光“小名”就有几十个
要说中国哪个节日的别称最多,那端午节绝对当仁不让。
光叫法就多达二十多个。我们还可以叫端午节为:端五节、粽子节、龙舟节、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蒲节、浴兰节、午日节、女儿节、地腊节、诗人节、龙日节、灯节、端礼节、五黄节……等等。
二、端午的节名涵义
“端午”的端字本义为“正”,“午”为“中”。“端午”,“中正也”,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。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,天干承载天之道,地支承载地之道,设天干地支为契天地人事之运,纪元通用天干地支。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,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,为全年周天运行最“中正”之位,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乃大吉大利之象。古人历来崇尚中、正之道,“中正”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另,端亦有“初”的意思,因此,午(五)月的第一个午日,亦谓端午。
“端午节”为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,并已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很多人都不明白,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,有些地方还要喝雄黄酒,赛龙舟。传说端午节跟我国古代一位名人有关——屈原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,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人,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
三、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?
“端午”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,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,悲愤交加,心如刀割。他虽然有心报国,但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,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,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《怀沙》之后,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
沿江的百姓听闻此事后,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面的鱼虾吃掉,于是都划着小舟去打捞,也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江里。这样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以免伤害了屈原的身体。看到老医师这样子做,百姓们也纷纷将米粮(粽子)投进了江中,希望鱼虾吃饱了米粮(粽子),就不会伤害了屈原的身体。
因此,纪念屈原之说,影响最广最深,占据主流地位。在民俗文化领域,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,都与纪念屈原关联在一起。
四、其实,屈原不姓屈
屈原,战国时期楚国人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;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屈原其实姓”芈”(mǐ),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:“屈原,名平,楚之同姓者也。”字原,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。楚国国君姓芈,屈是屈原的氏,在当时姓与氏是分开的。
五、端午不只是纪念屈原的节日
早在屈原之前,人们为了纪念曹娥已经开始过五月五了。曹娥是个孝女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,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了,五天后抱出父尸。人们受曹娥孝心感动,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建造了庙,塑了她的像,尊她为“孝女娘娘”,现如今在我国有好多地方把端午节又叫做“女儿节”就是源于此典故。
六、“五毒”、“五黄”是什么?
1、端午节的“五毒”是什么?
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蛤蟆
2、端午节的“五黄”是什么?
江南民间在端午节有吃“五黄”的习俗,“五黄”是黄瓜、黄鳝、黄鱼、雄黄酒、咸鸭蛋黄。
端午节小长假来了,您打算去哪里游玩呢?
近期,北京、上海等地相继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,疫情出现局部反弹。而且,当前广东省正值汛期,强对流、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,出游风险增大。
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,端午假期,建议疫情防控万万不可放松,自觉遵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管理规定,减少疫情传播风险,团团圆圆过端午,平平安安度过愉快的假期。
元韬咨询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福和问候:
端午安康,平安吉祥!
* 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,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。
作 者 | 赖剑永
编 辑 | 杨钦堃
版权说明 | 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,本文为本平台的原创文章。如需转载,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